配资合作网 广西科普阵地齐发力 激活全民科学热情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配资合作网
迎进来、走出去、线上跑
广西科普阵地齐发力 激活全民科学热情
“这是鲸鱼吗?”“它和海豚是什么关系?”
“它叫布氏鲸,是栖息在我们广西北部湾海域的大型须鲸,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广西科学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梁彬兰老师指着教学屏幕上的图片,为南宁市第五十四中学的同学们耐心讲解。
九月的广西秋高气爽,科学的种子在这片热土生根发芽。随着9月1日首个全国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动的号角吹响,广西各类科普场馆和基地以“主场迎客”“上门送课”“云端共享”等多种形式,为全区人民奉上一场层次丰富、体验鲜活、触手可及的科普盛宴。
盛情“迎进来” 主场体验零距离
“我们在全国科普月期间推出的两个科普展大受欢迎,截至9月19日,已经接待近5万人次。”广西科技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广西科技馆在一楼展厅设置“解码AI 拥抱未来——人工智能科普展”和“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主题科普展,集中呈现人工智能、智造城市、智慧农业等方面的100余项科技成果,免费向观众开放体验。
夜幕降临,周末的科技馆并未归于沉寂。科普月恰逢开学季,广西科技馆将开馆时间延长到晚上,推出“越夜越美丽——科学之夜”活动,科普实验秀、科普剧展演、展品主题辅导和科学电影观影等多项内容接连上演,吸引众多家庭“夜游”科技馆,在科学的氛围中共度别样的周末。
北海市则推出了“科普巴士·科普教育阵地打卡行”活动,科普巴士载着市民穿梭于该市各大科普教育基地,开启一段段沉浸式的科学探索之旅。同步上线的“北海科普阵地电子地图”小程序,整合全市科普资源,实现“一键查询、一键导览”,让市民打卡更加智慧便捷。
此外,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面向大学新生和社会公众推出壮瑶药科普展览,广西北斗天宇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打造“航天科技科普嘉年华”,南宁青秀山风景区持续开展“千年的对话——苏铁奇观”系列科普活动、“盛世共欢腾·瓜果满邕城”丰收节主题科普活动……各类科普场馆纷纷推出特色项目,吸引公众积极参与。
广西科学院海洋科普进校园公益讲座。广西科协供图
主动“走出去” 科学送达千万家
“我爱我的祖国,祖国版图在我心中!”龙州县水口镇实验学校的学生们通过国家版图拼图竞赛集体宣誓。日前,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联合多家单位奔赴崇左市龙州县,开展“自然资源科普边境行”活动,将国家版图意识、生态文明理念和科技创新精神送进校园,在边境青少年心中播下爱国与科学的种子。
来宾市的科普大篷车驶进大瑶山深处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中心校,给瑶乡的孩子们带来了机器狗、小火箭、科普秀等“新玩意”。
据了解,全国科普月期间广西将派出39辆科普大篷车、26个流动科技馆,在全区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开展常态化巡展,覆盖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
从田间地头到社区广场,科普的温度持续蔓延。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员走进横州市石塘镇玉米基地,手把手传授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解答农户种植难题,为秋玉米送去“及时雨”。另一边,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携野生植物标本“出山”,亮相防城港市科技馆广场的“自然市集”,让公众近距离观察广西珍稀物种,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
瑶族学生与机器狗互动。广西科协供图
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市民展示珍稀植物标本。广西科协供图
加速“线上跑” 云端科普随时享
依托数字化科普平台,让科学知识突破时空限制。科普月期间,广西科协与教育部门紧密联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专家课堂与原创科普剧资源,精心打造线上“开学第一节科学课”,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科学学习资源,实现“云端共享、一键接入”。
向海图强的壮美广西,优质科普内容亦持续涌现。“每一株珊瑚,其实是由数万微小生命共同建造的奇迹……”科普视频《珊瑚礁共生奇迹》于9月7日登陆“科普之光”首个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活动,并在央视科教频道特别节目《2025科普中国在行动》中播出,向全国展示广西珊瑚研究和生态保护成果。
《珊瑚礁共生奇迹》剧照。广西科协供图
“科普之光”平台同步推出“夜观广西”慢直播环节,钦州三娘湾的中华白海豚成为云端明星;中泰历时7年合拍的自然纪录片《方舟——布氏鲸》也将在网络播出......科普借由数字羽翼,正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暮色四合配资合作网,微光点点映照着柳州市动物园。园内,孩子们仍然沉醉于“夜探动物”的奇妙旅程;园外,科普大篷车正准备明日新的行程;线上,“科普之光”直播间的点赞数还在持续增长……这场科学盛宴在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持续照亮八桂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韦高强 雷琦竣)
广升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配资合作网 扬子新材(002652)股民索赔案已有胜诉先例,亿利洁能(600277)索赔条件更新
- 下一篇:没有了